新聞中心
NEWS CENTER
以環境金融助力投融資與環保產業雙贏
- 分類:媒體報道
- 作者:
- 來源:
- 發布時間:2015-01-14 11:53:00
- 訪問量:309
【概要描述】環境金融是環境保護與金融的融合體,包括為減少環境污染、資源消耗和推動環境友好型產業發展而進行的融資活動,是金融業根據環境保護需求而提供的金融服務和產品,是一種發揮市場機制的融資政策,也是一種管理模式的創新。環境金融不僅要求金融業引入環境保護理念,形成有利于節約資源、減少環境污染的金融發展模式,更強調金融業使用多樣化的金融工具來保護環境、保護生物多樣性,從而實現金融機構社會責任和金融體系自發性趨利市
以環境金融助力投融資與環保產業雙贏
【概要描述】環境金融是環境保護與金融的融合體,包括為減少環境污染、資源消耗和推動環境友好型產業發展而進行的融資活動,是金融業根據環境保護需求而提供的金融服務和產品,是一種發揮市場機制的融資政策,也是一種管理模式的創新。環境金融不僅要求金融業引入環境保護理念,形成有利于節約資源、減少環境污染的金融發展模式,更強調金融業使用多樣化的金融工具來保護環境、保護生物多樣性,從而實現金融機構社會責任和金融體系自發性趨利市
- 分類:媒體報道
- 作者:
- 來源:
- 發布時間:2015-01-14 11:53:00
- 訪問量:309
環境金融是環境保護與金融的融合體,包括為減少環境污染、資源消耗和推動環境友好型產業發展而進行的融資活動,是金融業根據環境保護需求而提供的金融服務和產品,是一種發揮市場機制的融資政策,也是一種管理模式的創新。
環境金融不僅要求金融業引入環境保護理念,形成有利于節約資源、減少環境污染的金融發展模式,更強調金融業使用多樣化的金融工具來保護環境、保護生物多樣性,從而實現金融機構社會責任和金融體系自發性趨利市場行為的結合。發展環境金融不但有助于形成多元化環保投融資格局,更能推進以環保服務業為主的環保產業業態轉型。國際上對環境金融形成了較為成熟的理論并開展了大量實踐,而我國的研究與實踐剛剛起步,開展相關研究和探討對促進我國環境金融發展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發展環境金融意義重大
環境金融是促進環境友好型社會構建的重要舉措。環境金融不同于傳統金融,更強調維護人類社會的長遠利益,把經濟增長和環境保護、資源節約協調起來,有利于減少傳統金融業的負面效應,更好地促進經濟社會健康有序發展。因此,環境金融與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建設之間具有天然的互補性,通過環境金融可以助推“兩型社會”建設,滿足開展環境保護、資源節約活動對金融的需求,增加金融業對環境友好、資源節約型項目的供給。
發展環境金融是籌措環境保護資金的重要渠道。目前,傳統穩定、硬性的環保投資渠道日益萎縮、部分失效,需要研究新的渠道政策。20世紀80年代起逐步確立的8條環保投融資渠道中,老企業更新改造投資7%和企業綜合利用利潤留成用于污染源治理等多條渠道,已隨著經濟體制改革而失去實際意義和現實作用;隨著轉移支付政策改革和調整,環保專項資金將受到較大沖擊;環境保護費改稅后,排污費用于污染治理的渠道也將喪失。金融機構對傳統產業的融資已經成熟,并達到一定規模,需要調整融資結構,一些環境保護領域存在日益穩定可靠的長期回報,部分金融機構具有一定的積極性和創新性,環境金融的籌資量將日益加大,這也是金融業自身發展的趨勢之一,并將對金融機構風險把控、內部管理、社會責任等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規范性要求。同時,環境金融與現行的財政資金相互融合、捆綁使用,如政府性金融、環境基金等,將會發揮更加重要的機制政策創新作用。
環境金融是建立吸引社會資本環保投入機制的重要內容。從投資變融資是一個必然趨勢,而社會化融資需要金融機構和金融產品等載體支撐。長期以來,金融機構有錢但缺乏合適投向、環境保護缺錢但不知如何找錢的兩難情況并存,沒有找到供需結合點。金融業可以發揮金融產品創新策源地、社會融資大平臺的重要作用,設計良好的環境金融模式、創新性強的金融產品與政策,是吸引金融機構加強環境保護的重要途徑,是環保投融資政策改革的重要內容。
環境金融是實現環保產業發展和業態轉型的助推器和潤滑劑。《關于加快培育和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的決定》將節能環保產業作為七大戰略性新興產業之一予以重點扶持。環境金融是環保服務業的重要內容,是支撐環保產業發展的重要保障。環境保護部先后印發了《發展環保服務業的指導意見》、《環保服務業試點工作方案》、《關于同意開展環保服務業試點的通知》等重要文件,開展了包括環境金融服務在內的19個環保服務試點。發展環境金融,將有力推動環保服務業發展,實現環境保護與金融的有效融合。
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吹響了黨和國家在新的歷史時期全面深化改革的號角,全會確立了生態文明制度建設在全面深化改革總體部署中的地位,環境金融將迎來新的發展機遇。《中共中央關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明確提出發展環保市場,推行節能量、碳排放權、排污權、水權交易制度,建立吸引社會資本投入生態環境保護的市場化機制。這是我國資本市場發展、環保事業發展的內在需求,而環境金融恰是需求的承載體,在國家重大改革的歷史潮流中迎來了發展的新時期,具有廣闊的發展前景。
存在的問題及總體考慮
一是配套政策不健全制約環境金融發展。環境金融的發展需要市場基礎和條件,需要政府在環境政策和金融政策兩個層面有機結合的支持。目前,環境金融領域缺乏法律、規范和標準制約,不同區域和機構執行環境金融政策存在差異性,削弱了環境金融政策的實施效果。財稅政策對環境金融發展關注不夠,財政資金對環境金融的支持較少,僅在綠色信貸、綠色證券、環境污染責任保險、排污權交易等領域出臺了相關管理政策,且配套政策、制度跟不上,制約了環境金融的發展。
二是金融機構內外部激勵約束機制普遍缺位,銀行開展綠色信貸動力不足。環境金融政策零散、缺乏操作細則、信息不對稱等問題,導致各類金融機構動力不足。環保產業中小企業居多,信貸風險較高、短期效益不顯著,金融機構授信較為謹慎,總量偏少,擔保條件較為苛刻。環保產業高風險、外部性、不確定性特征與金融機構經營理念難以協同,導致金融投放主體與環保資金需求客體的錯位,難以對環保產業項目提供充足的資金支持。
三是環境金融信息溝通機制尚不完善。由于環境金融業務風險較高,需要金融機構全面掌握企業環保信息。然而,目前,環保部門與金融機構、金融機構監管部門之間的信息溝通機制尚不完善,企業環保信息缺失,金融機構對企業環保合規性的認定難度較大,使金融機構工作陷入被動。金融機構在具體操作中缺乏參照標準,缺乏專業領域的技術識別能力,難以識別潛在環境違法企業或者落后產能企業,影響金融機構融資積極性。
環境金融的發展往往經歷抗拒、規避、積極和可持續發展4個階段:在抗拒階段,環境問題只會增加銀行的成本而無收益;在規避階段,金融機構規避環境風險以降低運營風險;在積極階段,金融機構從環境保護與環境友好型活動中發現商機并主動開展相關業務;在可持續發展階段,金融機構商業活動與社會可持續發展相一致。
當前,我國環境金融尚處于從抗拒向規避過渡的階段,打通供需橋梁、努力實現環境保護需求與金融資本融合是當前的著力點。這就需要解決好幾個問題:一是重點優化環境金融發展環境,不斷完善環境金融發展的政策、制度支撐能力,為環境金融發展奠定基礎、提供保障。二是提高金融機構發展環境金融的動力與積極性,建立激勵金融機構環保投入的鼓勵政策,降低金融機構環保投入的風險和成本,形成金融機構內在盈利動力機制,推動環境金融由被動發展向主動發展轉變。三是開展金融模式與產品創新,開發適于環境保護項目特點的環境金融產品與金融手段,形成可操作性的抓手。
發展環境金融,是為環境保護提供資金保障,更是發展現代服務業、優化經濟結構、推動產業升級的客觀需要。要將其放在構建多元化的環保投融資格局的背景下來統籌考慮,更重要的是要將其作為環保服務業的重點方向加以培育,遵循環境服務業發展規律,全面提高環境金融服務水平,以環境污染治理需求和環保產業發展帶動環境金融的發展與創新,以環境金融服務發展助推環保產業業態轉型。
因此,近期發展環境金融的總體思路為:在繼續強化環境保護監管與環保市場開放的基礎上,結合吸引社會資本環保投入機制的建立與環保服務試點工作的開展,以優化環境金融發展環境、提高金融機構環境保護積極性、開展金融產品與模式創新為重點,以發展環境金融服務業為導向,提高環境金融發展的支撐能力和基礎,推動環境金融自主、有序、規范發展,實現環境保護需求與金融資本供給的有效融合。
結合我國環境金融發展現狀與環境保護需求,現階段,我國環境金融發展的重點領域包括:綠色信貸、綠色證券、環境污染責任保險、排污權交易、資產證券化、環境保護基金、融資擔保、融資租賃等。
推動環境金融發展的建議
首先,建立穩定的盈利機制,降低金融投資風險,解決“不敢”的問題。資源環境價格、稅費,以及嚴格的執法等環境成本內部化的機制政策都有利于推動環境金融發展。制定用地、用電、稅收、價格等優惠政策,完善政府定價、指導價和市場調節價等價格政策,完善污染處置收費政策,建立污染者付費、治污者受益機制,對治污投資按照略高于社會平均投資回報率核定價格和收費標準。在政府環保專項資金或環境保護基金中,對風險投資基金或融資擔保基金的回報率予以補貼,或對其投資或擔保進行風險補償,帶動社會資金投入環保領域。
其次,持續深化完善環境金融制度,規范環境金融發展,解決“不會”的問題。健全環境金融制度,建立健全法規,推動綠色信貸、綠色證券、環境責任保險等立法進程,制定綠色信貸、綠色保險、綠色證券等業務操作細則等,突破地方融資平臺對環保項目的融資限制,以政府土地出讓收益、污水處理費等政府相關收益類項目作為還款來源,允許環境保護項目通過地方政府融資平臺進行融資。加強環境金融監管,研究制定環境金融實施指南等,建立健全環境會計制度,出臺環境金融項目認證規則,統一綠色信貸單列統計、分類考核的統計標準,建立具體、細致、統一的符合中國開展環境金融的交易規則。
第三,健全金融機構環保投入優惠政策,增強金融機構動力,解決“不積極”的問題。制定優惠政策,鼓勵銀行、保險和基金公司等金融機構強化自身的環境責任,金融機構的決策管理層要在戰略上重視環境金融業務。完善綠色金融政策環境,對銀行制定差別化的監管和激勵政策,探索研究在環境金融項目貸款額度內適當減免存款準備金、營業稅減免、存貸比剔除等措施,給予符合條件的綠色金融融資更高的不良貸款容忍度和更寬松的呆壞賬核銷政策等,允許符合條件的綠色金融貸款不納入存貸比考核。對綠色金融給予財政稅收支持,降低商業銀行辦理綠色金融業務的營業稅率以及相關所得稅稅率等。
第四,建立政府引導的環境保護基金,引導社會資本投入,解決“模式”的問題。切實發揮政府資金的投入引導作用,大力發展環境金融,引導、撬動社會資金向環境保護和環境友好型產業流動和集聚,積極推動經濟發展方式轉變和產業轉型、升級。以財政投入為引導資金,四兩撥千斤地吸收金融機構和社會資金,合理分配股權結構、利潤分配,形成風險擔當機制,建立環境保護基金,以低息或無息貸款等方式定向投入,加大對第三方治理、政府采購環境服務等機制、模式的補貼、獎勵力度,拉動社會資本環保投入。鼓勵在地方、企業層面開展水、污染場地治理等不同類型的環境保護基金試點。
第五,創新環境金融產品與工具,開展環境金融服務試點,解決“如何干”的問題。確立各種金融創新的法律地位,制定相關的法律、法規和政策,推動適合中國國情的環境金融產品的產生,逐步開發傳統衍生工具和新型環境金融衍生品等。建立專門的環境金融機構,健全環保產業企業信用擔保體系,為特定產業提供貸款和信用擔保。針對節能環保領域金融服務不足的問題,探索發行環境金融債券與地方政府債券。發展保險資金、債權投資計劃等融資工具用于環境基礎設施建設,支持通過債券、票據等方式融資。積極鼓勵政府、金融機構、擔保公司等設立聯合擔保基金,發展融資擔保服務。試點并推廣收費權質押、股權質押、項目收益權質押、特許經營權質押、排污權質押、碳排放權質押等融資擔保模式創新。鼓勵開展節能環保融資租賃服務。積極探索發展碳基金等理財產品,開發信托類環境金融產品。以環保服務試點為抓手,以環境保護基金、融資擔保基金、融資租賃等為重點,大力開展環境金融服務試點,完善環境金融服務發展政策。
國內外環境金融發展現狀
國際上,環境金融發展迅猛。隨著國際上對環境金融認識的逐漸加深,其理論也在不斷豐富和完善,相應的法規、政策及行業標準也逐步制定并實施。赤道原則實行以來,各國金融機構和銀行實施了綠色信貸機制。美洲銀行曾宣布一項投資額度高達200億美元的綠色商業發展項目,德國復興銀行、波蘭環保銀行等均對環保產業實施優惠的信貸政策,全球超過80%的金融機構都簽訂了赤道原則。環保基金是環境金融的重要手段,波蘭政府成立了國家環保與水管理基金會,英國推出了MERLIN生態基金,碳基金、風險投資基金、盈利性投資碳基金及自愿減排基金等不斷設立,其他類型機構也相繼設立環保基金以支持和鼓勵環保事業發展。發行市政債券是城市環境基礎設施建設的重要資金來源,85%左右的美國水務公共事業資金來自市政債券投資。另外,排污權交易、環境污染責任保險等工具和手段在西方發達國家也被廣泛采用。全球以二氧化碳排放權為交易標的交易總金額在2005年到2010年間增長了13倍,歐盟增長了15倍之多。基于應收碳排放權的證券化產品與交付保證、碳保險/擔保及碳資產的結構性產品等新型衍生品不斷創新。
國內的環境金融市場尚處于起步階段,政策研究、實踐探索逐步開展,綠色信貸、綠色保險、綠色證券等金融手段逐步成為環境保護的重要手段,也出現了興業銀行等綠色、可持續發展特征鮮明的金融機構。但金融業不敢、不愿、不會、不積極介入環境保護領域的局面仍然大量存在,銀行貸款占環保投資比重明顯偏低。
據不完全統計,全國已有湖南省、重慶市等27個省、自治區及直轄市的環境保護部門與所在地的銀監部門和人民銀行分支機構等聯合出臺了地方性的綠色信貸政策,這契合了金融機構規避環境風險的需求,在倒逼企業加大治污投入等方面起到了積極作用。環境污染責任保險試點的省、自治區、直轄市已擴展至28個,其中山西、大連等18個省(區、市)實施了強制性責任保險試點,保險經濟補償作用初步顯現。
從2007年開始,江蘇、浙江、天津、湖北、湖南、內蒙古、山西、重慶、陜西、河北和內蒙古等11個地區已經開展了排污權有償使用與交易試點,國務院辦公廳近期發布了《關于進一步推進排污權有償使用和交易試點工作的指導意見》,要求到2017年試點地區排污權有償使用和交易制度基本建立,試點工作基本完成。
2014年6月,海南省啟動了銀政投綠色信貸計劃試點,海口市人民政府、國家開發銀行、保險公司等機構共同達成協議,啟動資金支持海口市生態修復。2014年7月,貴州省啟動赤水河流域水基金試點,貴州省政府、地方國有企業、亞洲開發銀行等金融機構共同達成協議,投資赤水河污染防治。江蘇、浙江、湖南等省份探索開展排污權質押貸款,拓寬環境污染治理資金的融資渠道。桑德環境等部分環保企業還開展了融資租賃等實踐探索。
轉自:中國環境報
掃二維碼用手機看

地址:北京市海淀區西三環北路甲2號北理工中關村國防科技園4號樓2層
電話:010-68535267
郵箱:bailingtiandi@larkworld.com
網址:www.schneider-eocrsh.com
北京百靈天地環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北京百靈天地環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版權所有
ICP備案號: 京ICP備17001477號-1